第137章
那唇角的弧度,眼神的柔和,或许是江桥为他做的雕像,唯一与他原本的身体不太相似的地方。
容禅靠在江桥肩上,渐渐睡着了。
江桥感觉到容禅的魂体在一丝一缕消散,他心中一急,一滴泪从眼眶中滴落,砸到他正刻着的容禅头颅之上。
随着下刀失败,江桥怀中的那一段莲藕,再次化为无数玉石,碎裂在地。
江桥手中的玉刀滑落在地,他感觉,容禅要消散了。
江桥又取了新的莲藕雕刻,疯了一样刻着。他心中洋溢着复杂的感受,一方面,他不断逼自己要恨容禅,他让自己想起他从小在清微剑宗后山被人欺负,他一次次在石磨盘上打坐修为不得寸进,清微剑宗要将他赶出宗门;另一方面,他又刻出来容禅温柔的模样,容禅静静看着他的样子。
失败……
又失败……
江桥握着刻刀手上磨出了血痕,他身边堆放着无数个容禅的玉石雕像,有些微笑着,有些表情冷一些,有些沉默地看着他,他们是那个静静靠在他肩上睡着的容禅的无数影子,仿佛无数个容禅在不同角度看着他。
“啊——”江桥的掌心被玉刀划出深深血痕,血珠沁出。
他低下头,怅恨地哭着,为什么,他始终不能成功?他要恨容禅、忘掉容禅,但还是刻出了一个个容禅在他心中的模样。
江桥沉默地重复工作,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
指玄和枯藤于远处的凭栏上看着江桥,看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复过程。枯藤道:“唉……这孩子,还未悟啊。”
指玄说:“他年纪尚幼,一时入了迷途,我们给他的时间,太少了。”
“师弟,我有一钵黄粱米饭,要不,你去助他吧?”指玄说。
枯藤说:“也好,师兄,让我点醒他一下。”
指玄于袖中取出一紫金色钵盂,其中盛了一小捧黄粱米。枯藤便携了这钵盂,飘至江桥身边。
江桥本还在沉默刻苦地雕刻,感觉到身边来了一人。
枯藤慈爱地说:“孩子,你累了,先休息一阵吧。”
枯藤往江桥的身上披了一件外衣,江桥便觉得身体松懈下来了。
他说着,又取出一带炭火的小炉子,将师兄给的黄粱米倒入锅中,加水,开始不紧不慢地煮起饭来。
江桥披着枯藤给的外衣,小米饭的香气又一阵一阵飘入鼻中,觉得愈发困倦了。
片刻,黄粱米饭煮好了,枯藤盛了一碗,请江桥吃。枯藤说:“孩子,吃点东西补补身体吧。”
江桥接过碗筷,一口一口吃着着冒热气的黄粱米饭,味道甘甜,吃完的时候,他也睡着了。
江桥趴在玉石桌案上。
枯藤将外衣往江桥身上拢了拢,平静道:“孩子,睡一觉吧,睡醒了,就好了。”
江桥进入了重叠反复的梦境之中,他仿佛穿过一道又一道门,见到了无数面镜子,身前、身后、头顶、脚下,有些镜子里是他,有些镜子里又不像他,有些镜子里是陌生的他。
他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黄粱米饭,可以吸取人往世业力中的记忆碎片,重塑因果,凝结成亦真亦幻的溯世经历。有助于突破心境。
简单来说,就是回溯前世经历,找寻其中遗留的因缘孽果,突破此生心障。
什么时候清醒了,就什么时候从这黄粱一梦中醒来了。
江桥昏昏沉沉的,被投入了数个重叠的前世经历之中。
-----------------------
作者有话说:先到这儿吧……
接下来的大概有九世(九个梦),算是半真半假的梦境,如果觉得虐的话就当做梦境就好,我觉得可能比之前虐一点点。。。
吸取教训,每一世,我大概会只截取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来写,长的几章,短的可能不够一章
具体大纲我还要细化一下,周五晚上再更下一章吧
第110章 第一世双鲤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题记
这一世,江桥仍为无情骨, 容禅为有情骨, 没有换过来。
谢蓬山回清微剑宗时晚了一会儿,没有在山脚的江家村停留,也没有遇见江幺儿。
一年后, 江幺儿被游历至此的枯藤道人发现, 带回太玄仙宫,取名江止, 入了无情道。
江止于雪山绝壁间修炼,悟性超脱,神姿高彻,年纪轻轻, 就成了太玄仙宫弟子中的第一人。
容禅在清微剑宗长大, 温柔多情,喜爱玩乐,最喜携伴游历天下。
他们一直都没遇见彼此, 直到——
容禅乘舟游历壑明江, 至俊疾山时遇了风雨, 舟船搁浅。他们的小舟与另一艘稍大的船撞到了一起, 容禅问过船家,许他们登船避雨。
容禅一上了船, 就看见船舱中坐着一个人。
小舟轻轻飘荡着, 舟中人穿一身莹白朴素的白衣,长发至腰。他眉目冷清,带一点超然世外的清寂洒落,抬眸间, 墨染双瞳。
一把白色长剑横亘在他膝前。
“这位是……”
容禅一见他,就忘了神了,仿佛几辈子没见过的故人。
船家笑道:“这是自北边来的客人。”
江止微微点头,表情冷寂:“在下江止。”
容禅执扇行礼,道:“在下容禅,幸会公子。”见了他,话都不记得怎么说了。
容禅的目光一直落在这位江公子身上,他虽自身长得俊美风流,但从未见过江公子这样的人。如山间明月,如松林泉流。与他像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颜色。
容禅与这位江公子交谈着,他虽惜言少词,但与容禅见解相似,阅历甚广,无论说到何种话题,他都能接上来,三言两句,字字珠玑。容禅的每一句话,他都有回应。
容禅在掌心轻敲着折扇,怎会有人,如瑶林琼树?
容禅满心满眼皆是这位江公子,又一直与之攀谈,把他在途中遇到的,一同赏玩江景的美少年气跑了。少年一甩容禅的袖子,见容禅自上船后就再没理过他,至此也不回应,便生气地跑了。
容禅没太在意,他遇见过很多人,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喜欢的,有趣的,就在一起玩一阵,兴致散了就离开。他温柔体贴,又大方肆意,喜欢他的人如流水,他待谁都一样好,都一样照顾关怀,但始终淡淡的,未遇见过那个令他刻骨铭心的人……
而今,才知道动心是什么滋味……
船行至岸,岸边一片古柏森森。江止需弃舟登岸,长剑被麻布包裹着,背在身后。江止需与容禅告别了,他有要事在身,需入山去斩除一妖物。
容禅依依惜别,他不忍分离,但他已经随江止浮舟南下,交谈了三天三夜,早错过了自己的目的地。
江止此行需孤身入山。
容禅道:“江公子,不知之后……可否再见?我们交谈甚是投缘……若有机会,可否同游?”
江止的目光寂寂的,他神情冷落,仿佛天地万物,不入他心。容貌如清泉冷流,漱玉琢光。
容禅的眼睛里却全是水意,勾连缠绵,仿佛粘在江止身上。
江止想了想,递出一块玉牌,道:“这是太玄仙宫玉牌,若有讯息,可以通过此玉牌传给我。”
容禅接过这白玉雕成的方形令牌,上方有着四个篆字:“江流万古?”
“这是我的剑名。”江止道。
容禅拱手道谢:“谢过江公子……我会,写信给你的。”
怎么办,江止一转身,他就已经想叫住他,再和他说话了。
小船悠悠地,再向北划去。他出来许久,该回去探望母亲了。
容禅趴在船头上,面前摊开了一丈多长的白宣,末端差点飘入江水中。容禅捏着毛笔,在想,他要和江止说什么……太多,太多要说的了。
他望着那青绿山峰、澄碧江水,小舟如一缕鹅毛,飘荡于天地之间,云气浩渺。他忍不住想将自己的所有心情、见闻都传递给江止。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他遇到一丛开得很好的花,便将那花夹在信中,寄给江止;他路过一个钟声清越的禅寺,便将自己的见闻,写在信中,寄给江止。
数日之后,江止会回信,寥寥数语,告知自己的近况,以及斩杀妖物的进展。
容禅抱着那封信,白宣上清隽有力的字迹,仿佛写进他心里,他也将那封信贴在自己的胸口上,怦怦跳。他仿佛闻到了信纸上残留的气息,是那日遇见江止时的清淡香气。
容禅卧在船舱里,望着外面天地行走,小舟缓缓地漂浮于水流之上,打转,那日所见白衣剑仙的身影,愈发澄澈地在他心中呈现。
江止……
容禅走走停停,走到美景之处,便将那些赏心悦目的景色绘下来,寄给江止;有时他也遇到一些好吃、好玩的物件,便都收集起来,送给江止。
三月之后,江南春归,他与江止书信往来已有几回,容禅都将那些回信抱在胸口,仿佛宝物。
容禅靠在江桥肩上,渐渐睡着了。
江桥感觉到容禅的魂体在一丝一缕消散,他心中一急,一滴泪从眼眶中滴落,砸到他正刻着的容禅头颅之上。
随着下刀失败,江桥怀中的那一段莲藕,再次化为无数玉石,碎裂在地。
江桥手中的玉刀滑落在地,他感觉,容禅要消散了。
江桥又取了新的莲藕雕刻,疯了一样刻着。他心中洋溢着复杂的感受,一方面,他不断逼自己要恨容禅,他让自己想起他从小在清微剑宗后山被人欺负,他一次次在石磨盘上打坐修为不得寸进,清微剑宗要将他赶出宗门;另一方面,他又刻出来容禅温柔的模样,容禅静静看着他的样子。
失败……
又失败……
江桥握着刻刀手上磨出了血痕,他身边堆放着无数个容禅的玉石雕像,有些微笑着,有些表情冷一些,有些沉默地看着他,他们是那个静静靠在他肩上睡着的容禅的无数影子,仿佛无数个容禅在不同角度看着他。
“啊——”江桥的掌心被玉刀划出深深血痕,血珠沁出。
他低下头,怅恨地哭着,为什么,他始终不能成功?他要恨容禅、忘掉容禅,但还是刻出了一个个容禅在他心中的模样。
江桥沉默地重复工作,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
指玄和枯藤于远处的凭栏上看着江桥,看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复过程。枯藤道:“唉……这孩子,还未悟啊。”
指玄说:“他年纪尚幼,一时入了迷途,我们给他的时间,太少了。”
“师弟,我有一钵黄粱米饭,要不,你去助他吧?”指玄说。
枯藤说:“也好,师兄,让我点醒他一下。”
指玄于袖中取出一紫金色钵盂,其中盛了一小捧黄粱米。枯藤便携了这钵盂,飘至江桥身边。
江桥本还在沉默刻苦地雕刻,感觉到身边来了一人。
枯藤慈爱地说:“孩子,你累了,先休息一阵吧。”
枯藤往江桥的身上披了一件外衣,江桥便觉得身体松懈下来了。
他说着,又取出一带炭火的小炉子,将师兄给的黄粱米倒入锅中,加水,开始不紧不慢地煮起饭来。
江桥披着枯藤给的外衣,小米饭的香气又一阵一阵飘入鼻中,觉得愈发困倦了。
片刻,黄粱米饭煮好了,枯藤盛了一碗,请江桥吃。枯藤说:“孩子,吃点东西补补身体吧。”
江桥接过碗筷,一口一口吃着着冒热气的黄粱米饭,味道甘甜,吃完的时候,他也睡着了。
江桥趴在玉石桌案上。
枯藤将外衣往江桥身上拢了拢,平静道:“孩子,睡一觉吧,睡醒了,就好了。”
江桥进入了重叠反复的梦境之中,他仿佛穿过一道又一道门,见到了无数面镜子,身前、身后、头顶、脚下,有些镜子里是他,有些镜子里又不像他,有些镜子里是陌生的他。
他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黄粱米饭,可以吸取人往世业力中的记忆碎片,重塑因果,凝结成亦真亦幻的溯世经历。有助于突破心境。
简单来说,就是回溯前世经历,找寻其中遗留的因缘孽果,突破此生心障。
什么时候清醒了,就什么时候从这黄粱一梦中醒来了。
江桥昏昏沉沉的,被投入了数个重叠的前世经历之中。
-----------------------
作者有话说:先到这儿吧……
接下来的大概有九世(九个梦),算是半真半假的梦境,如果觉得虐的话就当做梦境就好,我觉得可能比之前虐一点点。。。
吸取教训,每一世,我大概会只截取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来写,长的几章,短的可能不够一章
具体大纲我还要细化一下,周五晚上再更下一章吧
第110章 第一世双鲤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题记
这一世,江桥仍为无情骨, 容禅为有情骨, 没有换过来。
谢蓬山回清微剑宗时晚了一会儿,没有在山脚的江家村停留,也没有遇见江幺儿。
一年后, 江幺儿被游历至此的枯藤道人发现, 带回太玄仙宫,取名江止, 入了无情道。
江止于雪山绝壁间修炼,悟性超脱,神姿高彻,年纪轻轻, 就成了太玄仙宫弟子中的第一人。
容禅在清微剑宗长大, 温柔多情,喜爱玩乐,最喜携伴游历天下。
他们一直都没遇见彼此, 直到——
容禅乘舟游历壑明江, 至俊疾山时遇了风雨, 舟船搁浅。他们的小舟与另一艘稍大的船撞到了一起, 容禅问过船家,许他们登船避雨。
容禅一上了船, 就看见船舱中坐着一个人。
小舟轻轻飘荡着, 舟中人穿一身莹白朴素的白衣,长发至腰。他眉目冷清,带一点超然世外的清寂洒落,抬眸间, 墨染双瞳。
一把白色长剑横亘在他膝前。
“这位是……”
容禅一见他,就忘了神了,仿佛几辈子没见过的故人。
船家笑道:“这是自北边来的客人。”
江止微微点头,表情冷寂:“在下江止。”
容禅执扇行礼,道:“在下容禅,幸会公子。”见了他,话都不记得怎么说了。
容禅的目光一直落在这位江公子身上,他虽自身长得俊美风流,但从未见过江公子这样的人。如山间明月,如松林泉流。与他像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颜色。
容禅与这位江公子交谈着,他虽惜言少词,但与容禅见解相似,阅历甚广,无论说到何种话题,他都能接上来,三言两句,字字珠玑。容禅的每一句话,他都有回应。
容禅在掌心轻敲着折扇,怎会有人,如瑶林琼树?
容禅满心满眼皆是这位江公子,又一直与之攀谈,把他在途中遇到的,一同赏玩江景的美少年气跑了。少年一甩容禅的袖子,见容禅自上船后就再没理过他,至此也不回应,便生气地跑了。
容禅没太在意,他遇见过很多人,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喜欢的,有趣的,就在一起玩一阵,兴致散了就离开。他温柔体贴,又大方肆意,喜欢他的人如流水,他待谁都一样好,都一样照顾关怀,但始终淡淡的,未遇见过那个令他刻骨铭心的人……
而今,才知道动心是什么滋味……
船行至岸,岸边一片古柏森森。江止需弃舟登岸,长剑被麻布包裹着,背在身后。江止需与容禅告别了,他有要事在身,需入山去斩除一妖物。
容禅依依惜别,他不忍分离,但他已经随江止浮舟南下,交谈了三天三夜,早错过了自己的目的地。
江止此行需孤身入山。
容禅道:“江公子,不知之后……可否再见?我们交谈甚是投缘……若有机会,可否同游?”
江止的目光寂寂的,他神情冷落,仿佛天地万物,不入他心。容貌如清泉冷流,漱玉琢光。
容禅的眼睛里却全是水意,勾连缠绵,仿佛粘在江止身上。
江止想了想,递出一块玉牌,道:“这是太玄仙宫玉牌,若有讯息,可以通过此玉牌传给我。”
容禅接过这白玉雕成的方形令牌,上方有着四个篆字:“江流万古?”
“这是我的剑名。”江止道。
容禅拱手道谢:“谢过江公子……我会,写信给你的。”
怎么办,江止一转身,他就已经想叫住他,再和他说话了。
小船悠悠地,再向北划去。他出来许久,该回去探望母亲了。
容禅趴在船头上,面前摊开了一丈多长的白宣,末端差点飘入江水中。容禅捏着毛笔,在想,他要和江止说什么……太多,太多要说的了。
他望着那青绿山峰、澄碧江水,小舟如一缕鹅毛,飘荡于天地之间,云气浩渺。他忍不住想将自己的所有心情、见闻都传递给江止。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他遇到一丛开得很好的花,便将那花夹在信中,寄给江止;他路过一个钟声清越的禅寺,便将自己的见闻,写在信中,寄给江止。
数日之后,江止会回信,寥寥数语,告知自己的近况,以及斩杀妖物的进展。
容禅抱着那封信,白宣上清隽有力的字迹,仿佛写进他心里,他也将那封信贴在自己的胸口上,怦怦跳。他仿佛闻到了信纸上残留的气息,是那日遇见江止时的清淡香气。
容禅卧在船舱里,望着外面天地行走,小舟缓缓地漂浮于水流之上,打转,那日所见白衣剑仙的身影,愈发澄澈地在他心中呈现。
江止……
容禅走走停停,走到美景之处,便将那些赏心悦目的景色绘下来,寄给江止;有时他也遇到一些好吃、好玩的物件,便都收集起来,送给江止。
三月之后,江南春归,他与江止书信往来已有几回,容禅都将那些回信抱在胸口,仿佛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