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谢过臧长老点拨。”江桥说。
臧伯笃一捋长须,又说:“或者那扇影壁,在兰台寺建成之前已存在,只是那群和尚,不知这是什么,日日在跟前经过,也不得门而入。”
就这样两三日的功夫,他们一路闲聊着,回到了清微剑宗。
*
臧伯笃回到清微剑宗之后,向掌门茹忆雪复命。
“你是说……那江桥,身上亦染了黑水?”茹忆雪拨弄着自己艳红的丹蔻指甲,道。
“是,当时容禅也在场,他是亲历的。”臧伯笃说。
“朱师兄回来后……也曾提及此事,只是我们都未想到这黑水如此严重。”茹忆雪说。
臧伯笃说:“朱长老那时,事态还未像现在这般频发,掌门未想到也是自然。”
黑水的蔓延远比臧伯笃在回程的船上轻轻揭过的状况严重多了。
十洲三岛各处,均有诡异的案件发生,而案发之时,无一不伴随着此黑水。
例如,相依为命多年的父女,母亲早逝,父亲却突然发狂将亲女奸杀致死。
例如,最为和气的大师兄,某一天沉睡时,却突然将毫无防备的师弟师妹,以及师父,都砍下了头颅,然后逃窜。无头尸体挂在树上风干了才被外人发现。
例如,几十年的老友,有一天,却将朋友剖心挖肺,夺走所有法宝,远走高飞,再也不见。
如此案例,不胜枚举,各洲俱有发生。
因丧尽人伦,使得各洲仙门震怒,虽不知其故,但都猜测与此黑水有关,此黑水有惑乱人心之效。茹忆雪也特地派出臧伯笃,将远游在外的弟子接回来。
“那花绮楼已查封?”茹忆雪问道。
花绮楼中亦出现过黑水。
臧伯笃道:“回掌门,已封印完毕。”
“如此,为了九天灵都,全宗上下,不得不防了。”茹忆雪掐紧掌心,下定了决心。
“掌门有何计策?”臧伯笃问。
茹忆雪说:“找个由头,把那江桥赶出去。”
臧伯笃说:“恐容禅不会答应。”
茹忆雪说:“你自去办。容禅我有办法对付他。”
臧伯笃应道:“是。”他本欲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回头同茹忆雪说:
“容禅的脾气,一半像您,另一半,像容师兄。”
“我知道。臧师弟,当年在同门中,就属你脾气最好,最细心……其他人呐,都是刺头。”茹忆雪摇摇头,说:“没一个省心的。”
都是天才少年,又不可一世,顺风顺水,哪有好相与的?
臧伯笃笑呵呵道:“就属我悟性最差,学得最慢,怎不比别人有耐心一些。”
茹忆雪忽然想到了什么,对臧伯笃说:“臧师弟,这些年宗内杂事甚多,上上下下的运转和维持,都靠你一人支撑着,辛苦了。”
臧伯笃道:“我份内之事罢了。”
臧伯笃禀报完便骑着青色葫芦离去了,茹忆雪却叫来了容禅。
“母亲!”
容禅摇着悲画扇神色愉悦地进了落霞宫,腰间的长剑也换成了海日剑。
容禅未及茹忆雪跟前,腰间的海日剑就飞了出去,直落到了茹忆雪手里。茹忆雪于掌心观赏着这把银白长剑。
“确实是一把好剑。”茹忆雪赞叹道。
剑锋流转,锐气惊人,灵妙异常。
容禅鞠了个躬,道:“母亲,这是孩儿亲手铸造的,是一把……双剑。”
茹忆雪却忽略了容禅话里在说什么,笑道:“你长大了,也有几分本事了。”
容禅不好意思地说:“这也是运气使然……不是遇上这么多天材地宝,儿子也铸不成此剑。”
“这炼器手法……确属新手。但遇上日光石,大巧若拙,恰需如此。”
“你年龄尚小,不知,剑术修行越高,招式越简单,剑器也返璞归真。”
容禅见母亲面露赞许,想她今日心情如此之好,看来有好事发生。果然,茹忆雪说:
“你夺得斩蜃楼之冠,不算辱没了你父亲。虽然你还不能驾驭你父亲留下的孤光自照剑,但看在你已经铸出自己的剑份上……与铸剑一途亦是有缘。”
“宝剑不磨,亦成朽器。孤光自照剑放在府库中多年,是时候该拿出来磨一磨了。你就拿着它,去试试锋芒吧,也算是让孤光剑活动活动。”
容禅喜不自胜,大声应了一句:“是!”
声音激动而充满期待。
一柄雪蓝色长剑出现在半空中,造型古朴,剑身比一般的剑阔一些。剑身并无花纹,只刻着一行篆字,剑柄处有一圈圈纹路,长剑周身散发着柔柔的光芒。
剑身上写着“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空气中仿佛有一种无风自动的嗡鸣声,是剑灵呼唤。
它已丧主多年。
茹忆雪看着这把剑,亦是怔忡,陷入了回忆。
孤光自照剑飞到了容禅手中。茹忆雪并非是让容禅拥有了这把剑,只是让他去试试剑,俗称“洗剑”,保持多年未用的剑的锐利。
即便是如此,也足够让容禅激动了。
茹忆雪说:“你就好好在剑冢中呆着,我会出手封印,防止你乱动心思,没练好剑之前,不许出来。若是你收服不了父亲的孤光自照剑,只能怪你自己。”
容禅早就高兴得不行,其他什么都忘了。他笑嘻嘻地说:“母亲,您就是拖我出来,我也不会出来的,我巴不得和孤光剑多待一些日子呢。”
茹忆雪点点头,满脸威严。不说容禅,天下剑修谁得到前剑尊的佩剑能不激动?她长袖一挥,突然容禅和孤光自照剑俱入她袖管之中。容禅被母亲一卷,直接撕裂空间被投入了剑冢之中,伴着那把孤光自照剑。同时茹忆雪打上了封印,一时半会,容禅从里边出不来了,别人也难以联系上他。
-----------------------
作者有话说:我还是只能写自己的文,弯不了一点腰。
今天先写到这儿吧,三千四+
第101章 半壁见海日4
九天灵都之外, 方圆数百里间,散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仙门。
这些仙门, 或人数过少, 上下只有一掌之数;或依从于清微剑宗,平日受清微剑宗庇护,同时也需向清微剑宗上贡物资。
这些仙门来源, 多多少少都与清微剑宗有关系, 他们的功法,也承袭或者借鉴了不少清微剑宗绝学, 只是正派功法一直留存于清微剑宗。
这日,又到了清微剑宗外小门派上缴灵石的日子。
灵宝宫的掌门看着自全宫上下搜罗出的一小箱灵石,又看着正在窗边看风景的清微剑宗特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又叹了一口气, 揪着自己袖子,心疼啊!
直到那特使转过身来,回到桌前继续品茗, 灵宝宫掌门才重新堆起笑脸, 殷勤地给特使倒茶道:“请、请!”
他是一句也不敢在特使面前表露不满的。
特使慢条斯理地拿起瓷杯, 吹了吹, 眼皮也不抬起来:“都在这儿了?”
“在,在, 都在这儿了。全宫上下攒的上品灵石都找出来了, 您点点数,没错的。”
“你是个乖巧的,我就不点了。”特使说。
那特使是个金丹中期修为,灵宝宫掌门已至金丹后期, 但还是对他客客气气的。毕竟,他们都仰仗着清微剑宗的庇护。
“特使大人,您看,您也是了解我的,我老吴从未误过事儿,只是近期宫里的孩子在等着冲击筑基,我想留几块灵石助他过关,不知您看三月来收一次,能否宽限,宽限?”
按照规矩,周围这些小门派,每隔三月就要向清微剑宗上缴各种特产或灵石。吴掌门想借自己这张老脸,看能不能通融几分。毕竟他和清微剑宗打交道几十年了,多少算得上个老熟人了。
谁知特使眼睛一横,茶杯放下,对吴掌门说:“谁都像你这般,晚一天,晚两天,晚三天,不都乱了套了?不成。”
“老吴啊,你别仗着跟我有什么交情!”
“是,是。”吴掌门又微微弯着腰说,“我知道特使大人大公无私。只是确实事出有因,我宫里这孩子,就是差那么一点积累,我想多托举他一点儿,有助于他得入大道哇!不求多,只少进献几颗,等过了日子,马上补上。”
特使未来得及说话,屏风后就转出来一稚气少年,背一把青铜长剑,气鼓鼓道:“师父!不必求人!我自己能升境界,不求外物,何必如此低声下气!”
年少轻狂。
吴掌门一看就坏了事了,他扯着那少年,想把他连忙拖回后室去,嘴里哄道:“这没你事,快离开!小孩子家家别乱说话!回去。”
但特使何等雪亮的眼睛。他一看那少年的身姿,就觉得与常人有异。那少年偏与疼爱他的掌门死犟着,于是特使站了起来,执住那少年的手臂,上下摸了摸,袖中又滑出一枚青色小镜,照了照少年的根骨,满意道:
“吴掌门,你什么时候收了个不错的弟子,我们不知道呀!”
臧伯笃一捋长须,又说:“或者那扇影壁,在兰台寺建成之前已存在,只是那群和尚,不知这是什么,日日在跟前经过,也不得门而入。”
就这样两三日的功夫,他们一路闲聊着,回到了清微剑宗。
*
臧伯笃回到清微剑宗之后,向掌门茹忆雪复命。
“你是说……那江桥,身上亦染了黑水?”茹忆雪拨弄着自己艳红的丹蔻指甲,道。
“是,当时容禅也在场,他是亲历的。”臧伯笃说。
“朱师兄回来后……也曾提及此事,只是我们都未想到这黑水如此严重。”茹忆雪说。
臧伯笃说:“朱长老那时,事态还未像现在这般频发,掌门未想到也是自然。”
黑水的蔓延远比臧伯笃在回程的船上轻轻揭过的状况严重多了。
十洲三岛各处,均有诡异的案件发生,而案发之时,无一不伴随着此黑水。
例如,相依为命多年的父女,母亲早逝,父亲却突然发狂将亲女奸杀致死。
例如,最为和气的大师兄,某一天沉睡时,却突然将毫无防备的师弟师妹,以及师父,都砍下了头颅,然后逃窜。无头尸体挂在树上风干了才被外人发现。
例如,几十年的老友,有一天,却将朋友剖心挖肺,夺走所有法宝,远走高飞,再也不见。
如此案例,不胜枚举,各洲俱有发生。
因丧尽人伦,使得各洲仙门震怒,虽不知其故,但都猜测与此黑水有关,此黑水有惑乱人心之效。茹忆雪也特地派出臧伯笃,将远游在外的弟子接回来。
“那花绮楼已查封?”茹忆雪问道。
花绮楼中亦出现过黑水。
臧伯笃道:“回掌门,已封印完毕。”
“如此,为了九天灵都,全宗上下,不得不防了。”茹忆雪掐紧掌心,下定了决心。
“掌门有何计策?”臧伯笃问。
茹忆雪说:“找个由头,把那江桥赶出去。”
臧伯笃说:“恐容禅不会答应。”
茹忆雪说:“你自去办。容禅我有办法对付他。”
臧伯笃应道:“是。”他本欲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回头同茹忆雪说:
“容禅的脾气,一半像您,另一半,像容师兄。”
“我知道。臧师弟,当年在同门中,就属你脾气最好,最细心……其他人呐,都是刺头。”茹忆雪摇摇头,说:“没一个省心的。”
都是天才少年,又不可一世,顺风顺水,哪有好相与的?
臧伯笃笑呵呵道:“就属我悟性最差,学得最慢,怎不比别人有耐心一些。”
茹忆雪忽然想到了什么,对臧伯笃说:“臧师弟,这些年宗内杂事甚多,上上下下的运转和维持,都靠你一人支撑着,辛苦了。”
臧伯笃道:“我份内之事罢了。”
臧伯笃禀报完便骑着青色葫芦离去了,茹忆雪却叫来了容禅。
“母亲!”
容禅摇着悲画扇神色愉悦地进了落霞宫,腰间的长剑也换成了海日剑。
容禅未及茹忆雪跟前,腰间的海日剑就飞了出去,直落到了茹忆雪手里。茹忆雪于掌心观赏着这把银白长剑。
“确实是一把好剑。”茹忆雪赞叹道。
剑锋流转,锐气惊人,灵妙异常。
容禅鞠了个躬,道:“母亲,这是孩儿亲手铸造的,是一把……双剑。”
茹忆雪却忽略了容禅话里在说什么,笑道:“你长大了,也有几分本事了。”
容禅不好意思地说:“这也是运气使然……不是遇上这么多天材地宝,儿子也铸不成此剑。”
“这炼器手法……确属新手。但遇上日光石,大巧若拙,恰需如此。”
“你年龄尚小,不知,剑术修行越高,招式越简单,剑器也返璞归真。”
容禅见母亲面露赞许,想她今日心情如此之好,看来有好事发生。果然,茹忆雪说:
“你夺得斩蜃楼之冠,不算辱没了你父亲。虽然你还不能驾驭你父亲留下的孤光自照剑,但看在你已经铸出自己的剑份上……与铸剑一途亦是有缘。”
“宝剑不磨,亦成朽器。孤光自照剑放在府库中多年,是时候该拿出来磨一磨了。你就拿着它,去试试锋芒吧,也算是让孤光剑活动活动。”
容禅喜不自胜,大声应了一句:“是!”
声音激动而充满期待。
一柄雪蓝色长剑出现在半空中,造型古朴,剑身比一般的剑阔一些。剑身并无花纹,只刻着一行篆字,剑柄处有一圈圈纹路,长剑周身散发着柔柔的光芒。
剑身上写着“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空气中仿佛有一种无风自动的嗡鸣声,是剑灵呼唤。
它已丧主多年。
茹忆雪看着这把剑,亦是怔忡,陷入了回忆。
孤光自照剑飞到了容禅手中。茹忆雪并非是让容禅拥有了这把剑,只是让他去试试剑,俗称“洗剑”,保持多年未用的剑的锐利。
即便是如此,也足够让容禅激动了。
茹忆雪说:“你就好好在剑冢中呆着,我会出手封印,防止你乱动心思,没练好剑之前,不许出来。若是你收服不了父亲的孤光自照剑,只能怪你自己。”
容禅早就高兴得不行,其他什么都忘了。他笑嘻嘻地说:“母亲,您就是拖我出来,我也不会出来的,我巴不得和孤光剑多待一些日子呢。”
茹忆雪点点头,满脸威严。不说容禅,天下剑修谁得到前剑尊的佩剑能不激动?她长袖一挥,突然容禅和孤光自照剑俱入她袖管之中。容禅被母亲一卷,直接撕裂空间被投入了剑冢之中,伴着那把孤光自照剑。同时茹忆雪打上了封印,一时半会,容禅从里边出不来了,别人也难以联系上他。
-----------------------
作者有话说:我还是只能写自己的文,弯不了一点腰。
今天先写到这儿吧,三千四+
第101章 半壁见海日4
九天灵都之外, 方圆数百里间,散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仙门。
这些仙门, 或人数过少, 上下只有一掌之数;或依从于清微剑宗,平日受清微剑宗庇护,同时也需向清微剑宗上贡物资。
这些仙门来源, 多多少少都与清微剑宗有关系, 他们的功法,也承袭或者借鉴了不少清微剑宗绝学, 只是正派功法一直留存于清微剑宗。
这日,又到了清微剑宗外小门派上缴灵石的日子。
灵宝宫的掌门看着自全宫上下搜罗出的一小箱灵石,又看着正在窗边看风景的清微剑宗特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又叹了一口气, 揪着自己袖子,心疼啊!
直到那特使转过身来,回到桌前继续品茗, 灵宝宫掌门才重新堆起笑脸, 殷勤地给特使倒茶道:“请、请!”
他是一句也不敢在特使面前表露不满的。
特使慢条斯理地拿起瓷杯, 吹了吹, 眼皮也不抬起来:“都在这儿了?”
“在,在, 都在这儿了。全宫上下攒的上品灵石都找出来了, 您点点数,没错的。”
“你是个乖巧的,我就不点了。”特使说。
那特使是个金丹中期修为,灵宝宫掌门已至金丹后期, 但还是对他客客气气的。毕竟,他们都仰仗着清微剑宗的庇护。
“特使大人,您看,您也是了解我的,我老吴从未误过事儿,只是近期宫里的孩子在等着冲击筑基,我想留几块灵石助他过关,不知您看三月来收一次,能否宽限,宽限?”
按照规矩,周围这些小门派,每隔三月就要向清微剑宗上缴各种特产或灵石。吴掌门想借自己这张老脸,看能不能通融几分。毕竟他和清微剑宗打交道几十年了,多少算得上个老熟人了。
谁知特使眼睛一横,茶杯放下,对吴掌门说:“谁都像你这般,晚一天,晚两天,晚三天,不都乱了套了?不成。”
“老吴啊,你别仗着跟我有什么交情!”
“是,是。”吴掌门又微微弯着腰说,“我知道特使大人大公无私。只是确实事出有因,我宫里这孩子,就是差那么一点积累,我想多托举他一点儿,有助于他得入大道哇!不求多,只少进献几颗,等过了日子,马上补上。”
特使未来得及说话,屏风后就转出来一稚气少年,背一把青铜长剑,气鼓鼓道:“师父!不必求人!我自己能升境界,不求外物,何必如此低声下气!”
年少轻狂。
吴掌门一看就坏了事了,他扯着那少年,想把他连忙拖回后室去,嘴里哄道:“这没你事,快离开!小孩子家家别乱说话!回去。”
但特使何等雪亮的眼睛。他一看那少年的身姿,就觉得与常人有异。那少年偏与疼爱他的掌门死犟着,于是特使站了起来,执住那少年的手臂,上下摸了摸,袖中又滑出一枚青色小镜,照了照少年的根骨,满意道:
“吴掌门,你什么时候收了个不错的弟子,我们不知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