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623节
听说三四月时,朝局动荡不宁,北地灾异频出,吴门、太仓、山阴都一度去国。
所幸吴门回归庙堂后平定狂澜,朝局才渐趋于平稳,上下方得共享太平。”
众人略感惊奇,没想到老盟主下车后先吹捧了一番申首辅。
看来这王老盟主的政治大局意识还挺强啊,谁说王老盟主的实力只能在文坛呼风唤雨,混不了政坛?
今天老盟主说什么就是什么,石侍郎这点做人道理还是懂的,便附和着说:
“幸赖国家有申吴门居中调和,若无申吴门回朝,安得今日之稳定?”
但王世贞却有点诧异的反问道:“你怎么忽然说起了申吴门?”
石侍郎:“?”
你老人家这是什么意思?刚才明明是你先吹捧了一番申首辅,他才跟着附和啊。
王老盟主突然恍然大悟,以手加额,连声道:“误会了!误会了!是我没有表述清楚!”
石侍郎疑惑的询问:“有何误会?”
王老盟主淡淡的答道:“我说的吴门,指称的是吴人林泰来也,并非申相啊!”
卧槽!众人齐齐心神巨震,愕然失语!
高手,绝对是高手!你王老盟主原来是这样的高高手!
这时代喜欢用籍贯地名指代那些顶级大佬,所以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称呼。
吴门指的就是申时行,太仓就是王锡爵,山阴就是王家屏。再往前推,江陵就是张居正,华亭就是徐阶,分宜就是严嵩。
但这是政坛顶级大佬才有的待遇,王老盟主却直接拿来抬举林泰来!
而且还利用申相同为吴人的背景,玩弄了一把文学叙事小技巧,更让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睥睨文坛数十年的捧人功力么?实在是太可怕了,谁踏马的能接得住啊?
石侍郎有点羞愧,还是老先生功力深厚,老盟主永远是老盟主。
自己复刻二十年前旧文稿的手法,实在太小儿科了。
正当众人接不住老盟主的功力时,忽然从城门方向出现了一行人。
只见四家丁抬着一顶大轿,一路小跑了过来,轿旁左右各有一人,不停吆喝着:“九元老爷驾临!”
王世贞微微蹙眉,不是跟林九元说过,不必来迎接么?怎么还是来了?
之所以不让林泰来出迎,一是为了示好,毕竟出城迎接是下对上礼节,不必迎接的意思就是平礼相待。
二是害怕像过去一样,林泰来在场会影响自己发挥,毕竟林泰来的干扰能力实在太强大了。
其他人则是感到很奇怪,托刑部尚书陆光祖那“黑五类”言论,现在京城人都知道,林泰来平常出行是纵马扬鞭横冲直撞,并不坐轿。
怎么今天几个人抬着轿子就来了?
等到了近前,也就有人认出了轿旁二人,一个是林泰来的门客顾秉谦,另一个则是左护法张文。
顾秉谦对着王老盟主拱了拱手,高声道:“九元老爷百忙无暇,特命我林府门客顾秉谦!”
张文也抱拳行礼,接着说:“林府护卫左队长张文!”
然后顾秉谦掀起了轿子门帘,只见轿中无人,只放着一顶官员礼服的梁冠。
众人一起懵逼,这是啥套路?
随即顾秉谦和张文一起叫道:“礼帽!礼貌!欢迎天官!”
众人:“……”
还是还没完,左护法张文又大声的说:“祝贺盟主弇州公喜提天官!
弇州公加入新文盟八个月,通过自己的努力,喜提天官!
文盟新文人,左手文坛,右手政坛,文坛政坛两不误!”
众人:“……”
听起来倒是挺喜庆的,这是什么压制王老盟主功力大爆发的新套路吗?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顾秉谦又接着说:“九元老爷还有诗词奉上!
庭前病桧自萧疏,
门外惊鸥不可呼。
饱听江声十年事,
来寻陈迹一篇无。
投荒坐惜人将老,
望鲁空嗟道已孤。
赖有胜天坚念在,
稍分肝胆与枝梧。”
众人总算听到点人话了,诗词比起刚才那些不像人话的东西,还是比较容易连猜带蒙的。
不用深思也能知道,林泰来送上的这首诗,应该是为了点王老盟主的。
本来是“庭前病桧自萧疏”,然后“赖有胜天坚念在”,现在“稍分肝胆与枝梧”,还不够明显么?
只有王老盟主本人依稀记起,五年前自己听过这首诗的上半部分。
那是万历十三年的苏州文坛大会期间,林泰来才吟了半首,自己就气昏过去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时隔五年后,林泰来还是把全篇送了过来。
这五年间沧海桑田,却仿佛过了五十年似的。
回过神来后,王老盟主洒脱的对众人招呼道:“还是林九元有趣!来日方长,诸君一并先进城吧!”
兵部左侍郎石星也上了马车,与王老盟主同车而行。
此间没有了别人,石侍郎也就说起比较私密的话:“在京师朝堂,还是有很多人嫉妒老先生,觉得老先生平白捡了一个天官。”
王老盟主不屑的冷哼一声,答道:“数十年来,在文坛嫉妒我做盟主的人更多。”
那些人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也不想想自己上辈子积了多少德行了多少善,才遇到林泰来这么个人。
然后又挨了多少毒打,才修成正果,堪比西天取经八十一难了。
石星又提醒说:“可以预见,老先生到任后,必将遭受科道言官的疯狂攻讦。
这些言官的特性就是,谁在台上就围剿谁,当今庙堂就是这样的风气。
前任杨天官在职六年来,几乎无时不刻不遭受攻击。
杨天官突然坚决辞官,也未尝不是忍耐到了极限,实在忍无可忍就不干了。
而老先生你这次力压清流党人陆光祖,清流党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对这种形势,王老盟主依然不屑一顾,“吾视若土鸡瓦犬!”
王老盟主这种骄兵态度让石星十分担忧,力劝道:“老先生这二十年未曾踏足京师,没有亲身体会过这样的风气,万万不可轻敌!”
王老盟主便问了一个问题:“这些言官与林九元相较,孰强孰弱?”
石星想也不想的答道:“自然是林九元更强横。”
王老盟主老夫聊发少年狂,豪横的说:“我足足扛了林九元四年半毒打!这些小儿辈言官又算个屁!
难道他们还能比林九元更犀利?还能比林九元更酷烈?还能比林九元更阴险?还能比林九元更诡诈?还能比林九元更有钱?还能比林九元更兵强马壮?
我连林九元的手段都见识过无数场,经历过无数次炼狱,还会畏惧这什么清流党人?”
石星:“……”
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反驳,老先生伱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
第五百七十八章 这是考验!
在半个月前,兵部主事王士骐就已经为父亲王老盟主准备好了宅邸。
但是今天王老盟主进了城后,并没有先回宅邸休憩,而是打发次子王士骕将行李运回宅邸,而老盟主本人则顶着烈日直接奔吏部而去。
天大地大,上任最大。
看到王老盟主这种并不讲究矜持的表现,爱好文学的官员们赞道,老盟主真是性情直率,为人坦诚,不装。
大概这就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的道理吧。
吏部尚书到吏部来报到,一切手续当然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无人敢刁难。
从此王老盟主正式变身为王天官,也可以叫老冢宰。
坐在了内院正堂里,王天官迫不及待的下令,现在通知各官,马上召开部务会议!
但司务却为难的答道:“现在人不全,不好开部议。”
王天官冷哼道:“先前红票通传过,我今日到部,有谁竟敢不在?”
司务答道:“考功郎中林九元没在,吏部开会真不能缺了他。”
“那就速速把他请回来!”王天官又下令。
司务应下后,连忙派了两个杂役去找人,一个去翰林院,一个去礼部。
此时林泰来正坐在翰林院状元厅,与任满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赵焕进行谈话。
这是個山东籍大臣,与王司徒相厚,先前王司徒为赵焕打过招呼,请林泰来在吏部帮忙升迁。
林泰来叹道:“本来提名你为吏部左侍郎,以你六年考满的资历,完全足够了。
不想功亏一篑,皇上另选了别人,我也徒呼奈何。”
赵焕虽然也觉得错失机会挺可惜的,但还是豁达的答道:
“官场升迁皆有命数,这是我运道未至而已,谁也无法尽在掌握。”
所幸吴门回归庙堂后平定狂澜,朝局才渐趋于平稳,上下方得共享太平。”
众人略感惊奇,没想到老盟主下车后先吹捧了一番申首辅。
看来这王老盟主的政治大局意识还挺强啊,谁说王老盟主的实力只能在文坛呼风唤雨,混不了政坛?
今天老盟主说什么就是什么,石侍郎这点做人道理还是懂的,便附和着说:
“幸赖国家有申吴门居中调和,若无申吴门回朝,安得今日之稳定?”
但王世贞却有点诧异的反问道:“你怎么忽然说起了申吴门?”
石侍郎:“?”
你老人家这是什么意思?刚才明明是你先吹捧了一番申首辅,他才跟着附和啊。
王老盟主突然恍然大悟,以手加额,连声道:“误会了!误会了!是我没有表述清楚!”
石侍郎疑惑的询问:“有何误会?”
王老盟主淡淡的答道:“我说的吴门,指称的是吴人林泰来也,并非申相啊!”
卧槽!众人齐齐心神巨震,愕然失语!
高手,绝对是高手!你王老盟主原来是这样的高高手!
这时代喜欢用籍贯地名指代那些顶级大佬,所以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称呼。
吴门指的就是申时行,太仓就是王锡爵,山阴就是王家屏。再往前推,江陵就是张居正,华亭就是徐阶,分宜就是严嵩。
但这是政坛顶级大佬才有的待遇,王老盟主却直接拿来抬举林泰来!
而且还利用申相同为吴人的背景,玩弄了一把文学叙事小技巧,更让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睥睨文坛数十年的捧人功力么?实在是太可怕了,谁踏马的能接得住啊?
石侍郎有点羞愧,还是老先生功力深厚,老盟主永远是老盟主。
自己复刻二十年前旧文稿的手法,实在太小儿科了。
正当众人接不住老盟主的功力时,忽然从城门方向出现了一行人。
只见四家丁抬着一顶大轿,一路小跑了过来,轿旁左右各有一人,不停吆喝着:“九元老爷驾临!”
王世贞微微蹙眉,不是跟林九元说过,不必来迎接么?怎么还是来了?
之所以不让林泰来出迎,一是为了示好,毕竟出城迎接是下对上礼节,不必迎接的意思就是平礼相待。
二是害怕像过去一样,林泰来在场会影响自己发挥,毕竟林泰来的干扰能力实在太强大了。
其他人则是感到很奇怪,托刑部尚书陆光祖那“黑五类”言论,现在京城人都知道,林泰来平常出行是纵马扬鞭横冲直撞,并不坐轿。
怎么今天几个人抬着轿子就来了?
等到了近前,也就有人认出了轿旁二人,一个是林泰来的门客顾秉谦,另一个则是左护法张文。
顾秉谦对着王老盟主拱了拱手,高声道:“九元老爷百忙无暇,特命我林府门客顾秉谦!”
张文也抱拳行礼,接着说:“林府护卫左队长张文!”
然后顾秉谦掀起了轿子门帘,只见轿中无人,只放着一顶官员礼服的梁冠。
众人一起懵逼,这是啥套路?
随即顾秉谦和张文一起叫道:“礼帽!礼貌!欢迎天官!”
众人:“……”
还是还没完,左护法张文又大声的说:“祝贺盟主弇州公喜提天官!
弇州公加入新文盟八个月,通过自己的努力,喜提天官!
文盟新文人,左手文坛,右手政坛,文坛政坛两不误!”
众人:“……”
听起来倒是挺喜庆的,这是什么压制王老盟主功力大爆发的新套路吗?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顾秉谦又接着说:“九元老爷还有诗词奉上!
庭前病桧自萧疏,
门外惊鸥不可呼。
饱听江声十年事,
来寻陈迹一篇无。
投荒坐惜人将老,
望鲁空嗟道已孤。
赖有胜天坚念在,
稍分肝胆与枝梧。”
众人总算听到点人话了,诗词比起刚才那些不像人话的东西,还是比较容易连猜带蒙的。
不用深思也能知道,林泰来送上的这首诗,应该是为了点王老盟主的。
本来是“庭前病桧自萧疏”,然后“赖有胜天坚念在”,现在“稍分肝胆与枝梧”,还不够明显么?
只有王老盟主本人依稀记起,五年前自己听过这首诗的上半部分。
那是万历十三年的苏州文坛大会期间,林泰来才吟了半首,自己就气昏过去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时隔五年后,林泰来还是把全篇送了过来。
这五年间沧海桑田,却仿佛过了五十年似的。
回过神来后,王老盟主洒脱的对众人招呼道:“还是林九元有趣!来日方长,诸君一并先进城吧!”
兵部左侍郎石星也上了马车,与王老盟主同车而行。
此间没有了别人,石侍郎也就说起比较私密的话:“在京师朝堂,还是有很多人嫉妒老先生,觉得老先生平白捡了一个天官。”
王老盟主不屑的冷哼一声,答道:“数十年来,在文坛嫉妒我做盟主的人更多。”
那些人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也不想想自己上辈子积了多少德行了多少善,才遇到林泰来这么个人。
然后又挨了多少毒打,才修成正果,堪比西天取经八十一难了。
石星又提醒说:“可以预见,老先生到任后,必将遭受科道言官的疯狂攻讦。
这些言官的特性就是,谁在台上就围剿谁,当今庙堂就是这样的风气。
前任杨天官在职六年来,几乎无时不刻不遭受攻击。
杨天官突然坚决辞官,也未尝不是忍耐到了极限,实在忍无可忍就不干了。
而老先生你这次力压清流党人陆光祖,清流党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对这种形势,王老盟主依然不屑一顾,“吾视若土鸡瓦犬!”
王老盟主这种骄兵态度让石星十分担忧,力劝道:“老先生这二十年未曾踏足京师,没有亲身体会过这样的风气,万万不可轻敌!”
王老盟主便问了一个问题:“这些言官与林九元相较,孰强孰弱?”
石星想也不想的答道:“自然是林九元更强横。”
王老盟主老夫聊发少年狂,豪横的说:“我足足扛了林九元四年半毒打!这些小儿辈言官又算个屁!
难道他们还能比林九元更犀利?还能比林九元更酷烈?还能比林九元更阴险?还能比林九元更诡诈?还能比林九元更有钱?还能比林九元更兵强马壮?
我连林九元的手段都见识过无数场,经历过无数次炼狱,还会畏惧这什么清流党人?”
石星:“……”
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反驳,老先生伱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
第五百七十八章 这是考验!
在半个月前,兵部主事王士骐就已经为父亲王老盟主准备好了宅邸。
但是今天王老盟主进了城后,并没有先回宅邸休憩,而是打发次子王士骕将行李运回宅邸,而老盟主本人则顶着烈日直接奔吏部而去。
天大地大,上任最大。
看到王老盟主这种并不讲究矜持的表现,爱好文学的官员们赞道,老盟主真是性情直率,为人坦诚,不装。
大概这就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的道理吧。
吏部尚书到吏部来报到,一切手续当然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无人敢刁难。
从此王老盟主正式变身为王天官,也可以叫老冢宰。
坐在了内院正堂里,王天官迫不及待的下令,现在通知各官,马上召开部务会议!
但司务却为难的答道:“现在人不全,不好开部议。”
王天官冷哼道:“先前红票通传过,我今日到部,有谁竟敢不在?”
司务答道:“考功郎中林九元没在,吏部开会真不能缺了他。”
“那就速速把他请回来!”王天官又下令。
司务应下后,连忙派了两个杂役去找人,一个去翰林院,一个去礼部。
此时林泰来正坐在翰林院状元厅,与任满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赵焕进行谈话。
这是個山东籍大臣,与王司徒相厚,先前王司徒为赵焕打过招呼,请林泰来在吏部帮忙升迁。
林泰来叹道:“本来提名你为吏部左侍郎,以你六年考满的资历,完全足够了。
不想功亏一篑,皇上另选了别人,我也徒呼奈何。”
赵焕虽然也觉得错失机会挺可惜的,但还是豁达的答道:
“官场升迁皆有命数,这是我运道未至而已,谁也无法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