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619节

    王用汲皱起了眉头,「老夫以为,昨天已经解释的很明白了。
    你若继续胡搅蛮缠,只会贻笑大方。」
    林泰来回应说:「昨日看了名单,今日参加廷推的范围是大九卿、三品及以上部院堂官、五品及以上词臣,是也不是?」
    王用汲答道:「是。」
    林泰来又问道:「我是不是词臣?」
    王用汲答道:「是。
    」
    状元修撰,当然是词臣了。
    林泰来继续问道:「我是不是五品?」
    王用汲答道:「是。」
    身兼两个郎中,当然是正五品了。
    林泰来最后总结说:「所以我也在"五品及以上词臣"这个范围内,为何不能参加廷推?」
    王用汲:「……」
    这个范围指的是五品翰林学士、四品少詹事、三品詹事等翰林坊局里面的高层人物,所以才用「五品及以上词臣」来统一概括。
    你林泰来在词臣体系里,最多就是中层!
    林泰来完全不听解释,「反正我是正五品,又是词臣!完全附合"五品及以上词臣"这句话的含义!」
    王用汲无语,你林泰来不钻空子会死吗?
    (本章完)
    免费阅读。
    ------------
    第五百七十四章 廷推的难度
    王用汲老侍郎年老体弱,真没精力和林泰来在这里吵架。
    更何况其他官员陆陆续续都要来了,脸皮不够厚的王用汲也不愿意让别人看笑话。
    还有个办法就是,把附近官军喊过来驱逐捣乱者。
    王老侍郎环顾一圈,发现附近所有官军要么远远的背对着自己,要么两眼望天陷入哲思,对外界动静充耳不闻。
    这充分说明,混官场除了情商和人脉,个人能力也非常重要。
    如果个人能力不够,在很多场合就难以立足。
    最后王老侍郎甩了下袖子,气哼哼的进东朝房了,就当自己没看见林泰来!
    反正廷推是朝廷的廷推,又不是他王用汲的个人事务,犯不上和林泰来较真。
    林泰来继续在东朝房门口舞练棍棒,看到有熟人过来,就打個招呼。
    作为文武九元、尤其是文场连中六元的大能,甭管林泰来官职高低,在排面上是不虚任何人的。
    即便稍稍任性无礼,别人也都能容忍,这就是科举神话、人形祥瑞的特权。
    申首辅经常被林泰来冒犯,但还是捏着鼻子认,这就是原因之一。
    林泰来刚送进去兵部左侍郎石星,转身又看到个熟人,便拄着棍棒,热情的招呼说:
    “这不是杨少司徒么!你什么时候偷偷从凤阳巡抚升到的户部右侍郎的?我怎么没注意到?
    连你都能升为户部侍郎,说明我们吏部工作还有漏洞啊。”
    富贵世家出身的杨俊民本来是风度翩翩的人物,这会儿脸色黑的像是要滴下墨水。
    在场的大臣中,他大概是最早认识林泰来的人,那时候林泰来还是个小瘪三一样的人物!
    结果他在林泰来手里倒霉最多,还一度成了乱兵的阶下囚。
    堂堂的江北凤阳巡抚,竟然不敢去江北最大城市扬州了!
    近一年看着林泰来在朝廷上窜下跳,杨俊民心里膈应的很。
    他一度想退出官场,回老家继承百万家产去,以求得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被同乡们拦住了,不然山西帮后续无人。
    最后还是户部尚书王司徒终结了林泰来的骑脸迎宾行为,“你要进就进去,别在这碍事了。”
    廷推廷议这样的议事形式,并没有固定程序,可能每朝都不一样。嘉靖朝是一个样,万历朝又是一个样。
    就像是大明朝廷的运行机制,一直都在动态变化着,没有固定之规。
    而且参加人员比较松散,少一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也无所谓。
    大臣就算上了参会名单,但只要不贪权或者事情不重要,也有不来的,不是每个人都像林泰来这样积极表现。
    但推举吏部尚书这样的重大事务,大部分人还都是要来看一眼说几句的。
    今天到场的大佬有二十几个,算是人比较多的时候了。
    还有就是,内阁大学士作为内廷大臣,一般不参加外朝的廷议廷推,除非皇帝特许。
    看着人数大致差不多,吏部右侍郎王用汲就率先开口道:
    “我德薄才浅,又兼力弱气短,说话不便利,故而欲将今日廷推交由大司徒主持。”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如果说吏部尚书是外朝一号人物,户部尚书就是名义上的二号。
    在外朝廷议中,一般都是由吏部尚书主持,如果吏部尚书不在,就由户部尚书主持。
    今天一堆尚书都御史都在这,王用汲觉得自己有点弱势,便不想主持。
    “我反对!”王右侍郎话音刚落,王大司徒还没有表示谦逊时,就有一个高大雄壮的身影跳了出来。
    今天到场的二十来个大佬看着林泰来,齐齐无语。
    王司徒可是你林泰来的亲妻兄啊,你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吗?
    而林泰来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般事务交由大司徒主持,未尝不可。
    但今天是我们吏部的事务,怎可以假手于外部的人主持?
    我林泰来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不得不站出来说一句,由大司徒主持廷推吏部尚书,这非常不合适!”
    王用汲质问道:“那你说谁合适?”
    林泰来答道:“既然不可假手于外部,那只能由吏部之人来主持。既然少冢宰推辞了,那就吏部只有在下我了。”
    众人:“……”
    赶紧把吏部尚书和左侍郎补齐了吧!不然只怕林泰来在吏部要翻天了!
    一边想着,大家一边又看向名义上的外朝二号人物户部尚书王之垣。
    现在有资格主持外朝高层会议的人,也就是王司徒了。
    王司徒便很洒脱的说:“只是个起话头的主持而已,又影响不到各人选择,就让林九元做吧!”
    连王司徒都不争了,优先级比王司徒还低的别人更无话可说。
    于是林泰来当仁不让,像模像样的说起开场话:“经吏部部议,推选出吏部尚书候选三名,分别是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左都御史吴时来,刑部尚书陆光祖。
    今日诸公汇聚在此廷推,旨在确立谁为主推,另二人便为陪推,还请诸公畅所欲言!”
    在理论上,吏部尚书和阁臣只能由皇帝亲自任命,所以大臣廷推的性质有点像是殿试选状元。
    殿试是读卷大臣暂定出一个第一、第二、第三名,最后呈交给皇帝,皇帝没意见就算定下了。
    而廷推则是暂定一个主推,其他都是陪推,结果同样呈交给皇帝,皇帝没意见就算定下了。
    林泰来的开场话很好,但却成功出现了冷场效果,在场二十多大佬里,没有一个人开口。
    可能是大家都不太适应,面对一个小五品主持应该怎么发言。
    也可能是有些人故意不说话,想着给林泰来一个难堪。
    作为穿越者,林泰来哪能被这种小场面难住?
    便又道:“既然诸公都不说话,那就由我主动询问了,支持刑部尚书陆光祖的举手!”
    上辈子这种表决场面,也经历过不少回了,拿来就能用,简单便捷。
    但在场其他大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招呼,没反应过来,平常更是没有举手表决的习惯。
    所以都是下意识的瞪着林泰来,一时间毫无反应。
    林泰来就迅速开口说:“无人举手,看来无人支持陆光祖!下一人,吴时来!支持的举手!”
    卧槽!回过神来的大佬们一片哗然,你林泰来这是认真的?
    工部尚书宋纁愤怒的斥责道:“林泰来!你正经些!收起那些哄弄世人的把戏!”
    见是清流势力的高层人物宋纁,林泰来毫不客气的喷了回去:
    “方才给伱说话的机会,你不说话;给你举手的机会,你不举手!
    现在又来责怪我?你到底要怎样?让你这个工部尚书来主持廷推,得不得?”
    宋纁不善辩论,年纪也不小,气得差点吐血。
    有几个大佬一起叫道:“重来!”
    林泰来当然不可能拗得过一群大佬的“民意”,但也不能这么随便就怂。
    一旦气势上怂了,他这个主持人就掌控不住节奏了!
    故而林泰来大声喝道:“重来也可以!但若再有人如宋纁这般胡乱插话,那便就此一拍两散,我直接上奏无人支持陆光祖!”
    王司徒又出来打圆场,这才“安抚”住了林泰来。
    而后林泰来又说:“三位候选都是德高望重之人,今天就不必品评各人短长了,那是科道言官的职责。
    咱们这是君子之争,不互相诽谤攻讦,诸公直接表态支持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