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475节
顾宪成:“……”
同在一个战壕的战友,怎得如此没有默契?还怎么让人继续显摆智慧?
还是老江湖陈有年看出来了,顾宪成可能是有话要说,主动问道:“顾君有何见教?”
顾宪成便答话道:“明人不说暗话,如果大劫避无可避时,不妨寻觅一两个顾全大局之人,牺牲自我而保全同道。”
陈有年:“???”
你管这叫“明人不说暗话”?还能更隐晦点吗?难道是自己已经老了,跟不上新思路了?
赵南星有点急不可待的继续问道:“何为牺牲自我?如何保全同道?”
他也是服了,顾君说个话总是喜欢云山雾罩,高深莫测的样子。
顾宪成不得不更直白的说:“如果有一两个直臣上疏规劝天子,语气极为激烈甚至近乎谩骂,激怒了天子,大概将这一两人下狱论罪。
然后你们可以纷纷上疏,申救这一两个直臣,焦点全部围绕这一两个直臣。
如此的话,你们就避开了直面国本问题,不用因为直接表态触怒天子而陨落。
与此同时,你们也不会遭到舆情非议,毕竟你们是在非常努力的营救下狱同道。
而那一两个同道因为犯颜直谏,也能获得巨大的名声,岂不是两全其美?”
顾宪成说完了后,注视着陈有年和赵南星。详细说到这个地步了,再装傻就说不过去了吧?
陈有年和赵南星面面相觑,没想到顾宪成能想出这个渡劫的策略,以他们的经验推断,这个策略真的能有用。
只是需要挑选一两位牺牲,诱导他们成为大劫的祭品啊不,标志性的英雄人物。
但这个也不难,多的是年轻气盛的容易上头的人物。
顾宪成进一步指点说:“这一两个牺牲品犯颜直谏时,要把林泰来也包含进去!
将来他们和他们奏疏成为焦点,乃至于青史留名时,被提到的林泰来也会被舆情反复的鞭笞!”
赵南星和陈有年再一次的面面相觑,不得不说这招还是挺恶毒的。
类似的例子并不缺乏,比如诸葛亮骂王朗,好端端一个高官大佬王司徒,结果被黑成了小丑形象,还无法扭转。
难道顾宪成想出这个策略,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抹黑林泰来?
最后顾宪成又强调说:“还有就是,你们一定要拉拢住詹事府的黄洪宪!
这人是林泰来的乡试座师,身份独特,又对林泰来不满,所以一定能派上用场!
关于林泰来,我还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留给诸君探讨”
陈有年和赵南星同时确认了,顾君内心深处最挂念的人并不是他们这些同道,而是林泰来。
顾宪成走了,但朝廷政务的运转不会停滞,来自宣府的奏疏以一天一封的频率不停送到京师。
京师官场就没见过这样的兵变奏疏,每天都有新内容,转折起伏悬念丛生,整的跟话本连载似的。
第一天,林钦差发动兵变抓了许巡抚,顺便裹挟了总兵官和北虏女酋首三娘子!
第二天,王参政勇闯乱兵巢穴,救出了三娘子!
第三天,三娘子对王参政说,许巡抚向她索贿,要求在边市马价银方面给予回扣!
第四天,王参政勇闯乱兵巢穴,救出了总兵官李迎恩!
第五天,李总兵对王参政说,许巡抚指使张充实组织兵变,围攻林钦差,焚毁了钦差临时驻地!
第六天,许巡抚疑似企图自杀,被又又又勇闯乱兵巢穴的王参政救了下来。
第七天……第八天。
王参政作为长篇评书的主角,在京师知名度暴涨。
只看字面意思,还以为他匹马长枪,在乱兵巢穴里杀了个七进七出。
日理万机的申首辅已经不耐烦继续看这又臭又长的连载话本了,都踏马的五月份了,还有完没完了?
该结束时就结束,强拖下去没意思!
所以在内阁会议上,申首辅对其他阁老说:“今天在宣府事务上面,必须定个结果!”
而后申首辅做了阐述发言:“现在掌握的情况是,巡抚许收钱……啊不,许守谦大肆贪贿,甚至企图勾结女酋首三娘子侵吞马价银。
钦差林某暂时封存了户部行司银库,并暂停启动马市,引发了许收……守谦的不满。
而后许收钱指使副总兵官张充实发动兵变,围攻钦差驻地。
结果钦差林某一怒之下,率兵反打,偷袭了巡抚行辕。”
为了防止别人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不可控制的后果,申首辅也是煞费苦心了。
他只用钦差林某来指代,完全不直接提林泰来的名字。
内阁的许二、王三在这个问题上都充当了乐子人,齐齐看向了王四。
许守谦是清流那条线上的人,还是清流势力代言人王四你来发言吧!
王四很客观公正的说:“这些信息其实都是一面之词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许守谦本人的说法,也无过硬的实证。”
申首辅不屑一顾,反驳道:“伱觉得,才到宣府没几天的林某,就能勾结上女酋首、总兵官、还有一个战功卓越的指挥佥事,一起构陷在宣府盘踞了三四年的许守谦?
要说实证,那些参与了围攻钦差的乱兵,算不算实证?”
王四根本不想为许守谦这个没有自知之明的烂人辩解,但他又必须辩解,这是做给清流势力看的形式主义。
所以还是强行挽尊了一句:“总要给许守谦一个说话机会,再决定如何。”
申首辅又说:“参政王某的奏疏你也看了,他说许守谦有自尽倾向,看懂了再来说话。”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现在放手,许巡抚还能捡一条命。
若再不放手,只怕许巡抚连命都没了,你们不会怀疑许巡抚没能力自尽吧?
足智多谋的王三忽然若有所思的说:“或许有人希望看到许收钱自尽?”
申大也略惊奇的看了眼王三,莫非王锡爵你又企图表演走一步算三步了,你是不是开始想到许收钱丢官以后的事情了?
此时王四也蛋疼了,没法再继续辩解了。什么样的人,才会盼着许巡抚自尽?
“若无异议,就在右参政王某的奏疏上拟票将许守谦撤职!散会!”申首辅最后一锤定音说。
没有林泰来在外面捣乱的内阁会议,首辅就是这么霸气,掌控力就是这么强!
内阁也就能向天子提议,将某巡抚撤职;至于提名谁接任巡抚,那真不是内阁的业务。
按照制度,内地巡抚由吏部和户部会推,而宣府这种边镇巡抚,则由吏部和兵部会推。
宣府镇巡抚许收钱被撤职的消息传出来后,户部王司徒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儿子王象乾去边镇这一步走对了。
如果还在内地混,等吏部和户部会推巡抚涉及到儿子时,自己就该避嫌了。
忧的是,机会出现的太早也太突然了。
儿子的资历还很浅,刚当右参政没几天,再上巡抚有点勉强。
宣府镇巡抚放在从前,那是一个非常兵凶战危的位置,年年都要和北虏打烂仗,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官职。
但是现在不打仗了,马市也开了小二十年,宣府镇巡抚可是名副其实的肥缺了。
朝廷与北虏右翼开了四个马市,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各一个。
但是宣府镇的张家口堡马市的交易份额,占据所有马市的四成五左右,几乎快一半了。
王司徒作为户部尚书非常清楚,今年朝廷计划用在张家口堡马市的马价银数目,就高达十八万五千两!
这还只是官市交易,再加上民间交易,张家口堡马市进出流水怎么也得几十万两。
如果再加上走私,更不可胜数,绝对是走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宣府镇巡抚这个位置的竞争,激烈程度不用猜就知道,朝廷不知多少人已经惦记上了。
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王司徒暗叹一声,如果林泰来还在朝中就好了,他肯定能成为强大助力。
(本章完)
------------
第四百五十六章 京城一夜(上)
只有吏部和兵部拥有边镇巡抚的推荐权,王司徒为了儿子前途,深夜微服悄悄的去了吏部尚书杨巍府邸。
杨巍也是山东人,有这份同省关系,还是能说上话的。
看到王司徒,杨天官不用问就知道来意,毕竟王司徒好大儿王象乾的名字,天天在朝廷“刷屏”。
在老天官的印象里,小王参政应该是一个挺本分的人。也不知道跟是谁学坏了,写奏疏居然玩这种长篇连载模式的花样。
更别说那挤牙膏式报功,每次只报一点功劳,但每天都要报一次功,连申首辅都不耐烦了。
不是为了当下一任宣府巡抚,小王参政会如此豁出去脸皮卖力气么?
“这次没什么机会的。”杨天官也不想忽悠同乡,直言不讳的说。
王司徒有点不甘的说:“杨兄可有人选了?”
杨天官答道:“京畿霸州兵备道的郭四维,也是我们山东人,他年科比象乾世侄早,也年长十多岁,而且在兵备道上积累了很深资历。”
王司徒的脸皮不够厚,此时便无话可说。
论乡谊,都是山东的;论科名,郭四维更早;论年纪,郭四维大一轮;论资历,郭四维在兵备道积累很多年了,王象乾才刚当上右参政半个月。
公正的说,王象乾确实不如郭四维有资格,王司徒真找不到角度劝说杨天官,他也不是胡搅蛮缠的性格。
所以这次王司徒深夜拜访天官府,算是无果而终了。
连同乡天官的路子都走不通,王司徒又还能有什么办法?
宣府镇巡抚是现如今九边巡抚里的第一肥缺,不知多少人盯着。敢觊觎这个位置的,谁还没点过硬关系?
从天官府里出来后,王司徒再次叹道,设若林妹夫在此,必有良策也!
同在一个战壕的战友,怎得如此没有默契?还怎么让人继续显摆智慧?
还是老江湖陈有年看出来了,顾宪成可能是有话要说,主动问道:“顾君有何见教?”
顾宪成便答话道:“明人不说暗话,如果大劫避无可避时,不妨寻觅一两个顾全大局之人,牺牲自我而保全同道。”
陈有年:“???”
你管这叫“明人不说暗话”?还能更隐晦点吗?难道是自己已经老了,跟不上新思路了?
赵南星有点急不可待的继续问道:“何为牺牲自我?如何保全同道?”
他也是服了,顾君说个话总是喜欢云山雾罩,高深莫测的样子。
顾宪成不得不更直白的说:“如果有一两个直臣上疏规劝天子,语气极为激烈甚至近乎谩骂,激怒了天子,大概将这一两人下狱论罪。
然后你们可以纷纷上疏,申救这一两个直臣,焦点全部围绕这一两个直臣。
如此的话,你们就避开了直面国本问题,不用因为直接表态触怒天子而陨落。
与此同时,你们也不会遭到舆情非议,毕竟你们是在非常努力的营救下狱同道。
而那一两个同道因为犯颜直谏,也能获得巨大的名声,岂不是两全其美?”
顾宪成说完了后,注视着陈有年和赵南星。详细说到这个地步了,再装傻就说不过去了吧?
陈有年和赵南星面面相觑,没想到顾宪成能想出这个渡劫的策略,以他们的经验推断,这个策略真的能有用。
只是需要挑选一两位牺牲,诱导他们成为大劫的祭品啊不,标志性的英雄人物。
但这个也不难,多的是年轻气盛的容易上头的人物。
顾宪成进一步指点说:“这一两个牺牲品犯颜直谏时,要把林泰来也包含进去!
将来他们和他们奏疏成为焦点,乃至于青史留名时,被提到的林泰来也会被舆情反复的鞭笞!”
赵南星和陈有年再一次的面面相觑,不得不说这招还是挺恶毒的。
类似的例子并不缺乏,比如诸葛亮骂王朗,好端端一个高官大佬王司徒,结果被黑成了小丑形象,还无法扭转。
难道顾宪成想出这个策略,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抹黑林泰来?
最后顾宪成又强调说:“还有就是,你们一定要拉拢住詹事府的黄洪宪!
这人是林泰来的乡试座师,身份独特,又对林泰来不满,所以一定能派上用场!
关于林泰来,我还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留给诸君探讨”
陈有年和赵南星同时确认了,顾君内心深处最挂念的人并不是他们这些同道,而是林泰来。
顾宪成走了,但朝廷政务的运转不会停滞,来自宣府的奏疏以一天一封的频率不停送到京师。
京师官场就没见过这样的兵变奏疏,每天都有新内容,转折起伏悬念丛生,整的跟话本连载似的。
第一天,林钦差发动兵变抓了许巡抚,顺便裹挟了总兵官和北虏女酋首三娘子!
第二天,王参政勇闯乱兵巢穴,救出了三娘子!
第三天,三娘子对王参政说,许巡抚向她索贿,要求在边市马价银方面给予回扣!
第四天,王参政勇闯乱兵巢穴,救出了总兵官李迎恩!
第五天,李总兵对王参政说,许巡抚指使张充实组织兵变,围攻林钦差,焚毁了钦差临时驻地!
第六天,许巡抚疑似企图自杀,被又又又勇闯乱兵巢穴的王参政救了下来。
第七天……第八天。
王参政作为长篇评书的主角,在京师知名度暴涨。
只看字面意思,还以为他匹马长枪,在乱兵巢穴里杀了个七进七出。
日理万机的申首辅已经不耐烦继续看这又臭又长的连载话本了,都踏马的五月份了,还有完没完了?
该结束时就结束,强拖下去没意思!
所以在内阁会议上,申首辅对其他阁老说:“今天在宣府事务上面,必须定个结果!”
而后申首辅做了阐述发言:“现在掌握的情况是,巡抚许收钱……啊不,许守谦大肆贪贿,甚至企图勾结女酋首三娘子侵吞马价银。
钦差林某暂时封存了户部行司银库,并暂停启动马市,引发了许收……守谦的不满。
而后许收钱指使副总兵官张充实发动兵变,围攻钦差驻地。
结果钦差林某一怒之下,率兵反打,偷袭了巡抚行辕。”
为了防止别人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不可控制的后果,申首辅也是煞费苦心了。
他只用钦差林某来指代,完全不直接提林泰来的名字。
内阁的许二、王三在这个问题上都充当了乐子人,齐齐看向了王四。
许守谦是清流那条线上的人,还是清流势力代言人王四你来发言吧!
王四很客观公正的说:“这些信息其实都是一面之词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许守谦本人的说法,也无过硬的实证。”
申首辅不屑一顾,反驳道:“伱觉得,才到宣府没几天的林某,就能勾结上女酋首、总兵官、还有一个战功卓越的指挥佥事,一起构陷在宣府盘踞了三四年的许守谦?
要说实证,那些参与了围攻钦差的乱兵,算不算实证?”
王四根本不想为许守谦这个没有自知之明的烂人辩解,但他又必须辩解,这是做给清流势力看的形式主义。
所以还是强行挽尊了一句:“总要给许守谦一个说话机会,再决定如何。”
申首辅又说:“参政王某的奏疏你也看了,他说许守谦有自尽倾向,看懂了再来说话。”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现在放手,许巡抚还能捡一条命。
若再不放手,只怕许巡抚连命都没了,你们不会怀疑许巡抚没能力自尽吧?
足智多谋的王三忽然若有所思的说:“或许有人希望看到许收钱自尽?”
申大也略惊奇的看了眼王三,莫非王锡爵你又企图表演走一步算三步了,你是不是开始想到许收钱丢官以后的事情了?
此时王四也蛋疼了,没法再继续辩解了。什么样的人,才会盼着许巡抚自尽?
“若无异议,就在右参政王某的奏疏上拟票将许守谦撤职!散会!”申首辅最后一锤定音说。
没有林泰来在外面捣乱的内阁会议,首辅就是这么霸气,掌控力就是这么强!
内阁也就能向天子提议,将某巡抚撤职;至于提名谁接任巡抚,那真不是内阁的业务。
按照制度,内地巡抚由吏部和户部会推,而宣府这种边镇巡抚,则由吏部和兵部会推。
宣府镇巡抚许收钱被撤职的消息传出来后,户部王司徒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儿子王象乾去边镇这一步走对了。
如果还在内地混,等吏部和户部会推巡抚涉及到儿子时,自己就该避嫌了。
忧的是,机会出现的太早也太突然了。
儿子的资历还很浅,刚当右参政没几天,再上巡抚有点勉强。
宣府镇巡抚放在从前,那是一个非常兵凶战危的位置,年年都要和北虏打烂仗,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官职。
但是现在不打仗了,马市也开了小二十年,宣府镇巡抚可是名副其实的肥缺了。
朝廷与北虏右翼开了四个马市,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各一个。
但是宣府镇的张家口堡马市的交易份额,占据所有马市的四成五左右,几乎快一半了。
王司徒作为户部尚书非常清楚,今年朝廷计划用在张家口堡马市的马价银数目,就高达十八万五千两!
这还只是官市交易,再加上民间交易,张家口堡马市进出流水怎么也得几十万两。
如果再加上走私,更不可胜数,绝对是走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宣府镇巡抚这个位置的竞争,激烈程度不用猜就知道,朝廷不知多少人已经惦记上了。
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王司徒暗叹一声,如果林泰来还在朝中就好了,他肯定能成为强大助力。
(本章完)
------------
第四百五十六章 京城一夜(上)
只有吏部和兵部拥有边镇巡抚的推荐权,王司徒为了儿子前途,深夜微服悄悄的去了吏部尚书杨巍府邸。
杨巍也是山东人,有这份同省关系,还是能说上话的。
看到王司徒,杨天官不用问就知道来意,毕竟王司徒好大儿王象乾的名字,天天在朝廷“刷屏”。
在老天官的印象里,小王参政应该是一个挺本分的人。也不知道跟是谁学坏了,写奏疏居然玩这种长篇连载模式的花样。
更别说那挤牙膏式报功,每次只报一点功劳,但每天都要报一次功,连申首辅都不耐烦了。
不是为了当下一任宣府巡抚,小王参政会如此豁出去脸皮卖力气么?
“这次没什么机会的。”杨天官也不想忽悠同乡,直言不讳的说。
王司徒有点不甘的说:“杨兄可有人选了?”
杨天官答道:“京畿霸州兵备道的郭四维,也是我们山东人,他年科比象乾世侄早,也年长十多岁,而且在兵备道上积累了很深资历。”
王司徒的脸皮不够厚,此时便无话可说。
论乡谊,都是山东的;论科名,郭四维更早;论年纪,郭四维大一轮;论资历,郭四维在兵备道积累很多年了,王象乾才刚当上右参政半个月。
公正的说,王象乾确实不如郭四维有资格,王司徒真找不到角度劝说杨天官,他也不是胡搅蛮缠的性格。
所以这次王司徒深夜拜访天官府,算是无果而终了。
连同乡天官的路子都走不通,王司徒又还能有什么办法?
宣府镇巡抚是现如今九边巡抚里的第一肥缺,不知多少人盯着。敢觊觎这个位置的,谁还没点过硬关系?
从天官府里出来后,王司徒再次叹道,设若林妹夫在此,必有良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