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35节

    徐总管蛊惑说:“这就是双赢,两全其美,你有什么可犹豫的?”
    林大官人回过神来后暗想,徐总管居然舍得拿花榜第五的美人出来,与自己联合炒作了?
    便又很期待的问道:“能把李翩翩换成白状元么?”
    徐总管想也不想的回应说:“不可以。”
    “那就没得谈了,送客!”林泰来端起了茶。
    徐总管临走前说:“林大官人仔细斟酌,我过几日再来拜访!
    要不然,就替张幼于还账!这两个晚上,他喝的都是最极品的佳酿,吃的都是海陆奇珍!”
    目送徐元景的背影,林泰来心里暗叹,总算理解书上范进中举后为什么那么热闹了。
    自己才中个最低端的武生员,各种莫名其妙的牵绊就惹上身了。
    林大官人正陷入深思,左护法张文瞧着大门方向,喊了一嗓子:“高军师回来了!”
    只见高长江红光满面的走进厅中,直接禀报道:
    “坐馆!老太公喊你回家吃饭!你们林家有个族人有婚事,让你去上桌!”
    按照风气,遇到这种喜事婚宴,要请个秀才坐首桌,给主人家撑场面。
    林大官人虽然不是正经秀才,但双案首加武生员,也足够衣锦回村,坐坐首桌了。
    接受完父亲的指示,林大官人也不可能拒绝父命,照做就是。
    然后他又拍案道:“高长江!你还没意识到你渎职之罪?”
    然后又指着地上的纸团说:“如今外面流传的都是歪曲我的小诗,而我的正能量诗词却未能及时传播和扩散出去!
    都是因为你擅离职守,关键时刻离开了五龙茶室的文化大讲坛,这才导致舆论阵地失控!”
    左护法张大郎唉声叹气的说:“老高啊,你想去巴结老太公并没有错,但也不能耽误了本职工作啊。
    你要是实在无心于此,不妨把这个军师让我兼了算了。”
    高长江连忙叫道:“不!请坐馆再给一次机会,在下一定将功补过!”
    林泰来冷哼道:“事情已经如此,你怎么将功补过?”
    高长江拍着胸脯保证说:“请坐馆针对这次武举考试,发表些诗词出来!
    在下一定将它推广出去,压过那些歪曲事实的诗词!”
    林泰来想了想,作为诗人确实也该写首诗纪念一下,如果遇到喜事不写诗才叫不正常。
    于是他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作诗状态,自言自语道:“该用哪一首呢?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高长江小心的问道:“这首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只是得了个武生员,又不是武状元。”
    林泰来又改口道:“那就换成这首绝句,题目就是武举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好!”高长江叫道:“绝域从军计惘然,这句切合武举!
    东南幽恨满词笺,这句又切合坐馆诗词名家身份,再恰当不过!
    负尽狂名十五年,从坐馆懵懂记事到现在差不多也是十五年。
    而且这句太符合坐馆的气质了,毕竟张癫林狂,现在也小有名气了。”
    然后又问道:“就是这诗里面的一萧一剑,与坐馆情况不符合,是不是要改改?”
    林泰来无可奈何的说:“怎么改?我的鞭啊枪啊,都没有箫和剑文艺,平仄也对不上!
    所以就这样吧,艺术要允许部分虚构,能准确反映我这个作者心声就足够了。”
    然后林泰来起身道:“我准备回乡下了!推广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在我回来时,如果这首诗没有流传起来,就唯你是问!”
    高长江信誓旦旦的说:“愿立军令状,在坐馆回城时,保证这首诗红遍全城!”
    看着高长江把握十足的模样,林大官人不禁狐疑起来,“我怎么觉得,又要被你坑?”
    高长江悲愤的答道:“在下这样一心为了社团的人,虽说偶有失职,但怎么会坑坐馆?
    毕竟坐馆最近一个月忙于各项考试,没有在文学上有所展露。
    所以这首诗必须红,将坐馆的文学名气延续下去!
    而且这首诗确实也非常不错,甚至还有成为坐馆代表作品的潜质!”
    林大官人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但也没法再说什么,只能相信高长江了。
    随后林大官人登神威烈水号出行,遵父命回乡下“上桌”去。
    当然,今夜要先在横塘镇过一晚,把该缴的粮缴了。
    黄小妹还是和唐老头夫妇住在一起,但早就换了一处更大的宅院居住。
    交完粮的林泰来还没有睡意,便坐在院中躺椅上,与唐老头闲聊。
    唐老头突然恳求说:“坐馆!老朽有件事情,想请坐馆出手!”
    林泰来诧异的说:“什么事情,说得如此严重?你看上谁家小娘子了?”
    唐老头脸色羞愧的说:“我那伯父唐六如,其实就葬在横塘镇外面!”
    林泰来真是吃了一惊,“你怎得不早说,让我去祭拜一下。”
    唐老头又答道:“六如伯父虽收养一子,如今后嗣只剩其孙孀妇,生活拮据艰难,小老儿也无能无财。
    如今墓园眼看着荆棘荒芜,牛羊放逐,恳请坐馆出手整治墓园,重修立碑。”
    林泰来坐了起来,埋怨说:“你早该说这些,怎得还隐瞒至今?
    千载下读六如之诗文者皆其友,何必与其同时乎?
    你要早说,我自当出手整治墓园,还用等到今天?”
    给鼎鼎大名的唐伯虎重修墓园并立碑这种事,热衷于搏文坛名望的林大官人肯定乐意啊。
    就算手里没闲钱,借钱也要把这个项目上马!顺便再发表几篇诗词,写个碑文。
    想到这里,林泰来又忍不住的不停抱怨说:“认识这么久了,你为何一直隐瞒不说?
    莫非在你心目中,我林泰来就是个不会敬重先贤的人?
    再怎么说,那也是你伯父,就算没有名气,我该帮也会帮。
    而且你没发现,你这位伯父与我行事风格有相似之处吗?都热爱文娱行业,都喜欢写诗,都以狂出名!
    你要早点说,我林泰来混文坛声势还能多几分,起步何至于那么艰难!”
    唐老头被烦的受不了,低头道歉说:“都是老朽的错!
    当初老朽只是觉得,像我伯父这样名气的人,重修墓园不能所托非人啊。
    如果墓园落到庸俗凡人手里重修,那还不如不修,让它就此隐没于世间。”
    林泰来:“……”
    唐老头这道歉,相当之没诚意!
    他听出意思来了,唐老头的意思就是,当初你林泰来就是一个小烂仔,“不配”给唐伯虎修墓立碑。
    他们唐家再穷,也是残存了几分骄傲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允许蹭唐伯虎名气的。
    黄小妹坐在后面,捂着嘴偷笑,很少看到林郎被这样骑脸。
    难怪唐伯虎后人如此落魄,可能都是因为这个骄傲不想低头的心理啊。
    林泰来心里嘀咕几声,扭头就对黄小妹说:
    “唐老头对社团忠诚度不够,长期隐瞒个人重大事项,扣一个月薪资!不,三个月!”
    求月票!唐伯虎的墓地真的在横塘,但我也不知为啥埋了这么远。
    (本章完)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衣锦回村
    第二天,林泰来起身准备回村,黄小妹只把他送到院门口,不肯跟着林泰来回去。
    林泰来心里胡乱猜测,但面上也只能装糊涂罢了。
    又听到黄小妹提醒说:“郎君回乡,有一二随从即可,不要带那么多人了。”
    林泰来诧异的问道:“这是为何?”
    如今林大官人出行,随从基本配置是二十二人。也就是左右护法张家兄弟,然后每人再带十个手下。
    黄小妹遮遮掩掩的答道:“奴家也不便明讲,郎君回去就明白了,听奴家的准没错。”
    林泰来点了点头说:“行,那就听你的!反正带那么多人回村,显得太招摇,村里也未必能安置下。”
    毕竟村里都是乡亲,安全系数本身就高。
    就算遇到点什么状况,只要招呼几声,就能有左邻右舍的乡亲出来助拳,足够应对了。
    所以林大官人打算轻车简从,只带着张家兄弟两个跟班。
    林宋村是个典型的江南小乡村,二三十户人家,顾名思义大都是林和宋两个姓,位于横塘镇西北方向几里地。
    林泰来穿着童生礼服青衫,大袖飘飘走着就去了。
    不到半时辰后,就望见了屹立在村口的申明亭。
    亭中坐着几个老人闲谈,亭外又有几个孩童嬉戏打闹。
    至于青壮劳力,农忙时谁有功夫大白天在村口扯闲篇?
    亭中这些老人们挺面熟的,林泰来从记忆里检索了下,得知这些老人都是村里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