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闻言,卢尚书抬了抬眼睛,“这还用问?我?着人清点记账,清点完送去赈灾。”
    “大人,大人您快出去看看吧,这次送来的有点多,实?在不好?清点。”
    卢尚书闻言不悦了,“账都不回记了,朝廷养你们有什么用。行了行了……前头带路。”
    卢尚书出来的时候,已经清点了一部分了。
    “大人,大人,已经清点了五百万两了,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户部的几位大人眼睛都快被白银闪瞎了。
    卢尚书早已没了刚才的懒散,他?攥着拳问?:“这是哪个地方送来的?”
    “是新安府,去年才设立的。”
    卢尚书抓起几锭银子,手都在抖了。
    “再调集几人,哪怕是今晚别睡了,务必赶明早早朝清点完。”
    “是。”可能要?通宵了,大家却一点郁闷都没有,眼睛反而烁烁闪光,精神?无比。
    而押送完税款的护卫一边看户部清点,一边将姚瑜的折子递了上去,从土匪那里的赃款必须要?经过皇帝之手,没办法走户部。
    …
    与此同时,皇帝召来晚膳。
    他?吃完后,看着还剩下的几个菜,忍不住叹气,“明日减少两个菜,省下的都送去户部。”
    吃完皇帝就睡下了。
    明日还得上朝。
    “陛下,臣突然想?到一法。”一大早,方泽就站了出来,“朝廷或可鼓励各地商贾捐钱救灾。”
    “不可。”此话?一出,立刻便?有人反对了,“朝商贾伸手要?钱算什么事?我朝丢不起这个人。”
    皇帝也忍不住拧眉。
    自打方爱卿出了个捐款的主意,这建言是越发的偏了。
    说是偏,其实?算是好?听?的。
    有人背地里说,简直上不了台面。
    其实?不少商贾已经捐过钱了,此时若朝廷再出来号召捐钱,商贾必定不会拒绝。
    毕竟民不与官斗嘛。
    可是那就成了什么事了?
    有一就有二,就怕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大家不想?着解决问?题,只想?着薅商贾的羊毛。
    如今建朝有几年了,虽然商业较以前发达,可其实?也发达不到哪里去。
    那些人又能有多少钱,被逼着一遍一遍的捐款?
    从一开始就拿着折子准备站出来的户部尚书一再被打断。
    这怎么还抢着上奏呢?
    给不给他?这个老人家机会啊?
    第131章
    不等卢尚书主动站出来,皇上已?经主动叫他?了。
    毕竟此事和户部?干系极大,谁都可以不说话,唯独户部?不能。
    “卢爱卿,你怎么?看?”
    卢尚书慢悠悠站出来,“首先,老?臣以为,朝廷是绝不能开口?向商贾要钱的。如此做法,不只事关颜面,若让人知道我朝穷得要掏百姓的兜了,定会引起朝里朝外的动荡。”
    皇帝点点头,“方爱卿还是太年轻了,有?些?事上应当向老?臣多学习学习。”
    说完又扭头看向卢尚书,“首先说完了,那么?其次呢?”
    卢尚书拿出袖中的账单,“其次,昨晚户部?收到一大笔钱款,或可解燃眉之急?”
    “什么??”一旁的方泽惊呼。
    皇帝也猛然站了起来,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像方泽那样失态,“钱款从何而?来?”
    “是新安府送来的税收。”卢尚书答。
    不等皇帝质疑,朝中众人先议论?起来了。
    “要能解燃眉之急,至少得两千万两银子,新安府去年才设立,两千万两?不可能吧?”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去年新安府一半地盘又是打仗又是干旱,另一半在发大水,若非今年多地大旱,皇上本来还打算为新安府免税三年呢。”
    “确实不合常理,以往的贫瘠之地,有?可能突然会开始疯长粮食吗?”
    “看看尚书大人怎么?说。”有?人摇头不信。
    有?人突发奇想,“莫不是之前沙匪没剿干净?”
    ……
    众说纷纭。
    而?大家说的,便是皇帝想问的。
    皇上看向卢尚书,卢尚书继续禀报,“据新安知府所言,金洪县、图靼、留州土地上收来的赋税足有?一千五百万两……”
    “一千五百万两,那是挺多,不过?这样解不了燃眉之急啊!”有?人出声质问。
    皇帝也拧着眉,“据朕所知,二十年里,这三地加起来所收赋税就没超过?过?五百万两过?。”
    有?土地荒废收成低的原因?,也有?被四处搜刮贪墨的原因?。
    “这,老?臣就不知道了。只是这税银是实打实的送来了。”卢尚书没想到皇帝竟会记得这么?清。
    皇帝闻言有?些?玩味,“看来这几地并非我等以为的那么?荒芜贫瘠,可是为什么?灾前的几年为什么?税收那么?低?
    刘大学士?”
    刘大学士,就是挤走王大人的那个翰林院大学士。
    他?之前曾是留州那一带的父母官,运气好,在留州和金洪县遭灾之前就被调回京城来了。
    这本没什么?。
    只是一年前,皇帝因?为这几年过?于重文轻武引起京城里勋贵们的不满,被那些?老?功臣们逼着提拔此人做了翰林院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