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诘问

    那成杰的案子,证据铁的不能再铁:人赃并获,涉黄涉毒,辩无可辩。
    然而,在某些不可明说的强大力量运作下,这案子竟硬生生拖了月余,迟迟未能进入审判程序。
    毕竟是那家这一代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根苗”,虽不成器,却也承载着某些期望。那家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关系,试图找出程序上的漏洞,甚至不惜质疑证据来源的合法性。
    江家二叔权衡再三,考虑到后续影响,最终强压着悲痛欲绝的二婶不许再插手捞人,以免引火烧身。
    但这并未让那家彻底死心,几经辗转,他们竟托人请动了京都来的刑警齐安,试图为那成杰翻案。
    齐安,京都刑警世家出身,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却已声名鹊起。接手这桩“烫手山芋”,并非受那家恩惠或压力,而是卷宗里那近乎完美的巧合引起了他的职业警觉。太过顺畅的证据链,太过巧合的抓捕时间点,甚至那成杰被捕时的状态都透着一种被安排的痕迹。这案子,像一件精心打磨过的赝品,反而激起了他追查真相的欲望。
    此刻,在神州集团一间陈设简洁的小会客室里,气氛却有些凝滞。
    齐安坐在单人沙发上,正调试着桌上的执法记录仪,红色的指示灯亮起,无声宣告着这场谈话的正式性。
    他的对面,张招娣端坐着,脸色平静,带着恰到好处的局促。江贤宇则姿态放松地坐在她侧后方的长沙发上,长腿交迭,手里把玩着一个金属打火机,不动声色地笼罩着整个空间。
    她现在的身份是江贤宇的生活助理和女朋友。这层身份,在此刻为她提供了一层无形的屏障。
    “张小姐,我是京都刑警支队齐安。”他出示了证件,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刑警特有的穿透力,目光如探针般牢牢锁住对面女子的脸,“现在依法向你询问一些情况,请如实回答。”
    “根据酒店监控显示,在水云间酒店宴会当晚,22:47至23:15这段时间,你离开了宴会厅主区域,但后续的监控并未捕捉到你的明确去向。”齐安目光如炬,紧盯着她的表情,“请问,这段时间你在哪里?具体做了什么?”
    张招娣抬眼看向齐安,眼神清澈,带着点被打扰的无奈:“齐警官,我穿着高跟鞋站了四个多小时,中场溜出去透透气,找个地方坐下来缓缓,这很过分吗?”她语气自然,带着点小抱怨,“会场太吵,我就找了个露台坐了一会。”只不过正好是监控死角罢了。
    齐安并未纠缠于露台是否存在死角的问题,话锋一转,问题变得更加尖锐:“第二个问题。根据我们调查,那成杰当晚出现在你名下的1608房间。请问,他是如何进入你房间的?你是否知情?”
    这个问题显然在预料之中。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头,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崭新却略显局促的名牌小包里翻找起来。她终于掏出一张印着酒店LOGO的白色塑料房卡,轻轻推到齐安面前。灯光下,卡片边缘长年磨损的细小划痕清晰可见。
    “这是我的房卡,从酒店回来,我就一直带着没还,就是怕像今天这样,说不清楚。”她顿了顿,目光坦然地看着齐安,“至于那成杰怎么进的我房间,这您得问酒店。那天晚上,我根本没回自己房间。”她微微侧头,眼角的余光瞥向身后的江贤宇,脸颊微微泛红,“我和我男朋友住在一起。他能作证。”
    江贤宇适时地“嗯”了一声,手指停止了把玩打火机,目光平静地迎向齐安。
    齐安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扫过,没有过多纠缠。酒店为了省事和所谓的“客户体验”,给声称丢了房卡的客人临时开门是常有的事。至于酒店方提供的监控记录“恰巧”在那关键时间段出了问题,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他见得太多。没有直接证据指向张招娣授意开门,再追问下去只会陷入僵局。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更具压迫性:“张女士,你认识一个绰号‘老K’的人吗?他长期在乌镇及周边地区从事组织卖淫活动。”
    “不认识。”张招娣回答得干脆利落,眼神没有丝毫闪烁。
    齐安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物证袋,里面是一迭用橡皮筋捆扎好的百元大钞。他隔着透明袋子展示:“这是在‘老K’王奎的窝点内搜出的部分赃款。”齐安的声音冰冷,目光如鹰隼般锁住她的双眼。“经过技术部门的痕检处理,我们在其中三张连号钞票的特定位置,清晰地提取到了你的指纹。对此,你作何解释?”
    小会客室里陷入一片寂静。江贤宇的眼神瞬间尖锐起来,看向那迭钱。
    张招娣的眉头微微蹙起,似乎有些困扰,但并非惊慌。她仔细看了看物证袋,然后抬起头,用一种近乎天真的疑惑语气反问:“齐警官,现金上有我的指纹,这能说明什么呢?”她摊开双手,姿态坦诚,逻辑清晰得完全不像一个没什么见识的打工妹。“钱是流通的呀。我可能在某次购物取钱或者发工资的时候接触过这些钱,然后不小心弄丢了。或者,也可能是被小偷扒走了我的钱包,里面的钱转了几手到了这个‘老K’手里。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至于那个‘老K’,他是涉案人员,甚至可能是主犯,他的话能信吗?他敢出来当污点证人,指证我吗?他就不怕把自己彻底钉死?”
    这番伶牙俐齿的反问,条理清晰,直指关键。齐安心中微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正视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她太镇定了,反应也太快了。
    他不动声色,抛出了另一个看似更直接的证据:“张招娣,我们找到了当晚在酒店卫生间工作的女服务生李梅。她向我们指认,你在酒会中途,大约22:50左右,曾以手机没电为由,借用过她的手机,并承诺很快归还。而那个举报1608房间涉黄涉毒的匿名报警电话,经技术溯源,正是用李梅登记在册的这部手机拨出的。时间、地点、人证,高度吻合。对此,你如何解释?”
    这个问题,张招娣没有了刚才的从容伶俐。她放在膝盖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蜷缩起来,微微垂下了眼帘。
    坐在她侧后方的江贤宇,清晰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波动。
    这是一种深藏的愧疚。李梅因为舍不得丢那个旧手机,后面又捡回去继续用了。
    为了讨好那家,当地那个牵线的地头蛇,自作主张想“教训”一下这个不懂事的服务生。就在李梅下夜班后,和两个同事一起去吃路边摊宵夜时,几个地痞流氓冲出来,目标明确地将她打成了重伤,脾脏破裂,肋骨骨折三根。事情就发生在闹市街头,旁边店铺的监控和路人的手机清晰地拍下了暴行全过程。视频被传到网上,前因后果很快被扒了个干净,标题触目惊心——“举报者遭疯狂报复!”、“谁在包庇黑恶势力?”,瞬间引发舆论海啸,根本捂不住。
    张招娣沉默了几秒,这短暂的沉默在执法记录仪的红光下显得格外漫长。当她再次抬起头时,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疑惑或无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谴责的目光。
    “齐警官,您是在诈我吗?”她直视着齐安的眼睛,“您说李梅指认我?那她现在在哪里?她的伤情报告您看过吗?一个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普通女孩,被打击报复到重伤住院,这是多么恶劣的社会治安事件!你们警察不全力追查凶手,保护证人,反而在这里来质问我?”
    她的语气陡然拔高,质问道:“请问,报案人的信息是怎么泄露的?这种恶性案件,你们难道不应该给所有老百姓一个交代吗?你们现在最该做的,难道不是去抓那些打人的暴徒吗?”
    这一连串的诘问,掷地有声,充满了正义感和煽动力,瞬间将齐安置于道德和职责的下风。
    他确实是在诈她,李梅伤重,意识时好时坏,根本没能做正式的指认笔录。但他在酒店卫生间门口的监控录像里,推断出张招娣和李梅有短暂的接触。本想借此攻破她的心理防线,没想到反被她抓住了更大的痛点,反将一军。
    齐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女人,心思缜密,反应机敏,不好对付。他迅速调整策略,目光如电般射向张招娣:“最后一个问题。电梯监控显示,当晚你和江先生一同回到酒店房间时,江先生的状态似乎不佳,步伐虚浮,需要你搀扶。请问,当时江先生是什么情况?是否与后续发生的事情有关联?”
    张招娣张了张嘴,刚想解释,身后的江贤宇却已抢先一步:“喝多了。酒会上应酬太多,没扛住。”
    齐安的目光在江贤宇坦然的脸和张招娣欲言又止的神情上转了一圈,最终,他抬手,关掉了执法记录仪的指示灯。那抹刺眼的红光熄灭,室内的气氛似乎也随之一松。
    “江总,”齐安示意同事回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看向江贤宇,语气坦诚。“现在没记录了。方便的话,我想听听真实情况。”那成杰虽然混蛋,但那天晚上被抓的状态,不像自愿。
    江贤宇身体向后靠进沙发里,姿态放松了些。他瞥了一眼身旁沉默的张招娣,然后看向齐安:“没什么不能说的。那天晚上,我被人下了药。不过……那药,原本是下给她的。”他的目光落在张招娣身上。
    齐安瞳孔微缩,瞬间串联起了所有线索。
    一切都说得通了,那成杰原本计划的是迷奸张招娣,结果阴差阳错药被江贤宇喝了。然后那成杰反被张招娣将计就计,引到了她的房间,再被“恰好”扫黄的警察抓个正着!从法律程序上讲,那成杰涉黄涉毒是铁证如山,他本身就不干净,栽得不冤。
    只是……齐安看向张招娣的眼神变得复杂。
    现代法律体系绝不提倡同态复仇,她的行为虽然巧妙地规避了直接的法律指控,但本质上是在挑战法律的边界,游走在灰色地带  。
    他之前接这个案子,是出于职业敏感和对冤案的警惕,现在看来,那家没有说实话。
    江贤宇看着他变幻的神色,适时地开口:“齐警官,你听到的版本,是那成杰被人‘陷害’。但现在,事情已经不仅仅是那成杰个人的丑闻了。”他意有所指地顿了顿,“包括那个被打女孩的案子,舆论已经发酵。这背后牵扯太深,你现在查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翻案。”而是不同势力之间的博弈。
    江贤宇善意的提醒道:“别被人当刀子使了。你的初衷是正义,但别让正义成了别人清除异己的工具。”
    齐安猛地站起来:“这就不劳烦江总费心了,告辞。”收起执法记录仪,大步流星地离开了会客室。
    会客室的门轻轻关上,室内恢复了安静。她后背渗出了一层薄汗,头向后靠在江贤宇的腿上,撒娇道:“他好凶哦。”
    江贤宇伸手,覆上她柔软的脸颊:“他是个聪明人,该知道怎么做。”
    一场诘问风暴,就此消弭于无形。